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六月,巴黎街头沸腾的香槟泡沫,仿佛要冲刷掉战争留下的所有血迹。而在郊外的凡尔赛宫,一份沉重的条约墨迹未干。胜利者们在庆祝,德国人却在颤抖。法国元帅福煦冷冷抛下一句预言:“这不是和平,这是20年的休战。”一语成谶,历史的齿轮果然碾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。
这份条约的核心,是一笔足以压垮任何国家的天文数字赔款——1320亿金马克。折算成黄金,大约是4.7万吨。这是什么概念?
按当时德国六千多万人口算,人均要背负766克黄金的债务。想象一下,一个德国婴儿呱呱坠地,眼睛还没完全睁开,屁股上已经粘了近一斤半的黄金债务。这跟割让几块地完全不是一回事,这笔账实实在在压在每个人头上,而且看上去永无宁日。
这笔账,比历史上任何赔款都更狠。比如晚清的《辛丑条约》,4.5亿两白银,已经让摇摇欲坠的大清喘不过气。766克黄金,当时约摸值七百到一千两白银。这么一比,《凡尔赛条约》的人均赔款,竟是《辛丑条约》总额的上百倍!
更别说对比国民收入了。《辛丑条约》赔款约是清政府年收入的5倍,《凡尔赛条约》呢?是1919年德国财政收入区区25亿金马克的52.8倍!如此悬殊,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争补偿了,这摆明了是要将德国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,用一纸条约,给整个民族套上永恒的枷锁。
协约国可没打算让德国缓缓劲儿。他们设定了死亡时间表:1921年前先交10亿金马克,之后30年每年20亿。交不上?对不起,鲁尔区——德国的工业心脏——我们占领了!战后德国经济一塌糊涂,百废待兴,哪来的钱?债主们“慈悲”地指了条道:借钱。
左手借钱,右手还债,这套路一百年前大清就玩砸了。甲午战后,《马关条约》让大清赔了2.3亿两白银,远超承受能力,只能向列强借外债。借来的钱不仅利息高(4-5%),实际到手还缩水,更得拿海关、盐税这些国家命根子去抵押。
最终,大清为了还《马关条约》的债,连本带息竟滚到了9.775亿两白银,是原始赔款的将近四倍,国家经济主权也彻底被绑架。你看,历史总会押着类似的韵脚。德国也一样,被逼上了借债还债的绝路。
1923年,美国人道威斯来了,带着他的“计划”。听起来像是在援助德国恢复经济?别傻了,这像是在给德国套上更精致的枷锁。美国银行家们放出贷款,1924年摩根财团就贷给德国8亿金马克,年息7%,还要外加1%的发行佣金。
接着又以德国铁路、工业作抵押,发行了总计16亿金马克的债券,利率在5%到7%之间。作为担保,德国的海关、烟酒糖专卖税、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,统统都要接受国际监督。这跟大清拿海关抵押,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吗?名为援助,实则布下了天罗地网。
如果德国真像大清那样,赔款最终因为借贷、利息、佣金等等,翻个四倍(考虑到赔款占德国收入比例更高,借款利率也高,实际情况只会更糟),那1320亿金马克的本金,最终可能滚到5000多亿金马克。人均呢?三千克黄金以上!
这辈子、下辈子、下下辈子,恐怕都还不清。你再努力,也只是在还利息,本金就像天边的浮云,遥不可及。又有哪个民族,愿意自己和子孙后代,世世代代都背着这样沉重的十字架?这套路,简直是为德国量身定制的、永恒的债务奴役。
所谓的魏玛共和国“黄金五年”(1924-1929年),德国人确实没闲着,玩命干活,国家经济似乎也活过来了。然而,辛辛苦苦挣来的钱,大头都流向了英、美、法这些债主口袋。这些钱,很大一部分又通过借贷的方式,“借给”德国,让德国继续还债。
到1929年道威斯计划结束时,德国表面上是支付了约110亿金马克赔款(很多是借来的),但政府债务却像吹气球一样,飙升至310亿帝国马克。钱越还越多,债越滚越大,这就是那金灿灿的五年背后,血淋淋的真相。债主们似乎很满意,只要控制好借贷和还款的节奏,理论上能把德国永远绑在债务链条上。
1929年后,虽然有了“杨格计划”,将赔款总额“象征性”地削减到1120亿金马克,但这依然是一个天文数字,本质上不过是调整了债务的结构和还款方式,以实现更长期的控制。从《凡尔赛条约》签字那天起,德国人无论怎么努力,所偿还的也大多是利息,本金永远遥不可及。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主导这一切的道威斯,居然凭着这个“计划”拿了192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。和平?对德国人来说,这是赤裸裸的羞辱和嘲弄!这奖章上的光芒,在被债务压垮的德国人眼里,恐怕比最刺眼的阳光还要令人绝望。
这种看不到头的绝望,才是最可怕的。忍一年两年可以,十年过去,当德国人发现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泡影,债务不减反增,绝望的情绪便开始蔓延。与其把血汗钱无休止地送给那些永远喂不饱的债主,不如拿去造枪造炮,寻求另一种“解决”之道,拼个鱼死网破!
经济学家凯恩斯,当年就参与过条约制定,力主减少赔款,却无人理会。他预言:“若将德国人民逼至绝望,他们将在绝望中毁灭自己也毁灭他人。”可惜,没人听。所以当希特勒在啤酒馆振臂一呼,承诺撕毁条约,停止支付一切赔款和相关贷款,那些被债务和屈辱压弯了脊梁的德国人,怎能不群情激昂,奉他为救世主?
二战的烈火,最终烧掉了那份要德国还一辈子的账单。这一次,胜利者们显然吸取了教训,至少在赔款问题上,变得“仁慈”了许多。凡尔赛条约最初规定的巨额赔款?大家心照不宣地当它不存在了,一句不提。
至于道威斯和杨格计划滚出来的226亿德国马克债务,也大笔一挥,砍到了77亿马克,还允许延期、降息,生怕过度压榨德国,又逼出个希特勒来。这主要是针对西德的安排。至于东德,西方阵营表示,等等看,等德国统一再说。
谁能想到,德国真有统一的一天。到那时,西德早把那打了折的77亿还得差不多了。而统一后的德国,也真的“说到做到”,在2010年付清了最后一笔款项。但这笔钱,仅仅是当年美国人那批贷款的本息尾款,跟凡尔赛条约原定的1320亿金马克比,简直是沧海一粟。
从结果看,希特勒当年单方面废除赔款,以玉石俱焚的方式,确实替德国“赖掉”了那笔天文数字,那笔永远还不清的账。而当年那些想用条约把德国往死里按的英法,最终也被卷入战火,付出了更惨痛的代价。历史似乎总在提醒,凡事做绝,最终只会反噬自己。那份染血的账单,最终以千万条生命的代价,才算是勉强“结清”了。
配资公司大全,炒股配资怎么配,正规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