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重庆某汽修厂工人幸某怎么也没想到,一通错过的电话会成为压垮劳资关系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当他在劳动仲裁调解室掏出那份被反复折叠的仲裁申请书时,一场关于劳动合同、工资权益和企业管理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。
\n一通电话点燃积怨
\n“叮铃铃……”汽车维修车间里,机修工幸某的手机在工具箱里不停振动。刚结束一天工作的他正看着电视吃着外卖,完全没注意到手机屏幕上不停闪烁的“曾某”两个字。就是这个未接来电,像一根导火索,引发了一场标的近10万元的劳动纠纷。
\n“公司没签劳动合同,工资发放也不规范,现在连休息时间都要随叫随到了吗?”在沙坪坝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室里,幸某攥着仲裁申请书的手微微发抖。他对面的调解员任怀雷注意到,这份文书被折了又折,这个“90后”小伙应该翻看过了无数次。
\n2023年8月,幸某入职某汽车维修公司从事汽车机修工作,但一直以来该公司都未与幸某签订劳动合同。2025年7月11日下班后,该公司管理人员曾某因幸某在下班休息期间未及时接听电话,与其发生激烈言语冲突。情绪激动的曾某向幸某表示,不用再来上班了。
\n幸某随后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。
\n首轮调解不欢而散
\n“必须让曾某当面道歉!”首次调解中,幸某情绪激动。而企业方代表坚称:“幸某是在我们这儿工作,我们也确实没及时和他签订劳动合同。但幸某后来在曾某个人经营的汽车维修门店工作,只是社保还在维修公司这里缴纳,我们最多只能补偿5000元。”
\n幸某则主张该公司赔偿包括欠付工资、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、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等各项费用合计9.8万元。双方对赔偿金额的差距悬殊,且各方的态度强硬。调解员随即启动与沙坪坝区法院建立的“特邀调解工作”机制,与法院联络干警崔贺伟取得联系。
\n“我们可以先核查一下幸某的工资流水,再向该公司调取两人发生冲突时的监控录像。”崔贺伟首先指导调解员调取关键证据。监控视频显示曾某确实向幸某说过“不用来上班了”,企业社保缴纳记录也显示双方劳动关系存续。
\n崔贺伟翻阅着案卷说:“这个案子表面看是解除劳动合同纠纷,实质却暴露出企业用工全链条的法律风险。”作为对接特邀调解组织的指导干警,他敏锐地发现了案件的症结所在。
\n厘清是非成功破冰
\n第二轮调解前,崔贺伟带着《劳动维权指引手册》来到调解现场。他指着手册上的案例对双方说道:“就像这个案子,没签合同要付二倍工资,但如果主张加班费必须要自己举证。”
\n崔贺伟接着说:“小幸,你去年8月后就转到个体店工作,这部分诉求确实有风险。”他转头又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王某说:“王总,未签合同这一年,依法该赔的也一分不能少。”
\n任怀雷泡了两杯茶给双方:“企业要发展,员工要吃饭,咱们也别为了这一通电话的事情置气,今天就把这本账算明白了。”
\n听了法院干警的释法说理,双方态度有了些许缓和,调解氛围相较上一次也明显融洽了许多。维修公司认识到自身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,愿意更多地承担一部分补偿责任;幸某认识到自己在法律理解和适用上存在偏差,并考虑到仲裁、诉讼的时间成本、法律费用成本等因素,进一步降低了自己的预期要求。
\n经过崔贺伟、任怀雷3个小时的接力调解,王某最终答应赔偿幸某2.7万元,干警现场对双方达成的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。幸某与崔贺伟、任怀雷一一握手,说道:“其实我要的就是个公道。”
\n重庆法治报通讯员 温祺 记者 朱颂扬
\n原标题:一通未接来电引发纠纷,沙坪坝区法院联调破局护权益 实现保劳动与护营商双向奔赴
配资公司大全,炒股配资怎么配,正规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