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网络直播营销风头正劲,在明确各方责任的基础上完善监督机制、加大打击力度,才能铲除故弄玄虚的‘白酒故事’和攀龙附凤的劣质产品。”
酒精勾兑、年份靠吹、颜色靠调……央视《财经调查》调查发现,在一些地方,部分商家为了牟取利益,用食用酒精勾兑,冒充纯粮酿造酒售卖。个别商家虚构白酒的窖藏历史,以次充好,用“陈酿”“老酒”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。
据报道,坤沙酒由于其酿造周期长、工艺复杂且出酒率低,酒质和价格均明显高于低价纯粮酒和酒精酒。调查发现,部分商家为牟取暴利,将低价的碎沙酒甚至酒精酒冒充优质坤沙酒售卖,这已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。
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,以白酒为主要经营品类的直播间格外火爆。直播间里,商家不遗余力地推销所谓“年份老酒”,同时绘声绘色地讲述品牌故事。很多白酒品牌虽然名不见经传,但售价却并不便宜,为了达到营销效果,商家惯用的方式有两种:一方面通过“年份酒”强调市场稀缺性,另一方面攀龙附凤表示“系出名门”。然而,这些很可能只是虚假宣传。
此次报道拆穿了造假者的套路:用勾兑的方式调制口感,用调色的方式调配出老酒的颜色,用做旧的酒坛装价格便宜、主要成分是酒精的串酒,再以年份酒的名义出售。这些东拼西凑出来的廉价劣质白酒,不仅市场销量可观,而且产品溢价明显。一款成本不过几十元一箱的产品,建议零售价竟标到899元,溢价超过40倍。对此,经营者一语道破天机:其中的“诀窍”在于包装和宣传。
有酒厂负责人表示,老酒是调酒的关键原料,也是一个酒厂的命脉所在,酒厂一般不会轻易出售老酒。尽管酒厂本身不直接售卖陈年老酒,却为下游经销商提供“定制化”服务——装什么酒、标注什么年份,全由经销商说了算。当网络直播间成为劣质白酒的“故事会”,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变得岌岌可危。
实际上,勾兑酒本身并不违法,但违法勾兑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粗暴践踏。作为一种工艺,勾兑酒属于低端酒行列,自有其消费场景和适用人群。然而,违法勾兑不仅以次充好,而且因为脱离产品质量监控体系,很容易“用料过猛”,甚至因此导致安全事故。因此,各地都在严厉打击制假造假的酒厂,以及由此产生的产业链和利益链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当假冒伪劣白酒频频现身网络直播间,优质白酒自身也难免遭受冲击。6月17日,五粮液发布致五粮液消费者的告知书称,今年1月—5月,公司累计为电商平台消费者提供1610瓶五粮液产品的免费鉴定服务,经鉴定,其中假冒产品268瓶,占鉴定总数的16.65%。业内人士表示,部分电商平台商户通过以次充好、真假掺售等手段欺骗、误导消费者,损害消费者权益,破坏了行业经营生态。
网络直播营销风头正劲,在明确各方责任的基础上完善监督机制、加大打击力度,才能铲除故弄玄虚的“白酒故事”和攀龙附凤的劣质产品。(赵志疆)
配资公司大全,炒股配资怎么配,正规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