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后台常有朋友问:“医生,我总觉得没力气,爬两层楼就喘,脸色也黄黄的,吃了不少补药还是没改善,到底咋回事?” 其实这种情况,很多是「气血两虚」在作祟——气血是人体的“根本”,气能推动血行,血能濡养全身,一旦两者都亏,不仅会乏力、面色差,还可能引发怕冷、失眠、月经少等问题。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,就是中医里公认的“气血双补第一方”——八珍汤。它不是“一刀切”的补药,关键在“辨证加减”,针对不同气血虚兼证,改一改、加几味药,效果就能翻倍。下面就把10种最常用的加减方案讲透,帮你找到自己的“专属补方”。
1
先搞懂:你是不是“气血两虚”?八珍汤的“底子”是什么?在说加减前,先明确两个核心问题,避免补错方向:1. 先对照:气血两虚的典型表现,你中了几条?面色:萎黄或苍白,没光泽,嘴唇、指甲盖也偏淡;精力:白天没力气,说话声音小,动一动就出汗(自汗);睡眠:容易失眠多梦,记性差,心慌不安(心悸);消化:吃的少,偶尔腹胀,大便偏稀(脾虚不运);女性专属:月经量少、色淡,甚至推迟,经期更乏力;舌脉:舌头淡白,舌苔薄白,摸脉是“细弱脉”(脉跳得细、没力气)。如果中了3条以上,大概率是气血两虚,可以重点看下面的加减方案。2. 八珍汤的“底子”:为什么它是“气血双补第一方”?八珍汤的组方特别巧,是由两个经典小方“拼”出来的:四君子汤(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):专门补“气”,健脾益气,解决“气不足”的乏力、食少;四物汤(当归、熟地黄、白芍、川芎):专门补“血”,养血和血,改善“血不足”的面色差、月经少。两者一合,气血同补,既补“根本”(脾胃生气血),又补“表象”(全身濡养),所以成了调理气血两虚的“基础方”。但要注意:原方偏“平补”,如果有怕冷、上火、失眠等兼证,必须加减才能对症。
2
种八珍汤加减方案:从“气虚偏重”到“产后调理”,对症才有效!下面的每一种加减,都对应“气血两虚+1种兼证”,从症状、适用人群到具体改方,讲得明明白白,你可以直接对号入座。1. 气虚偏重:爬楼喘、食少胀,加“补气药”更对症典型表现:气血虚里,“气虚”更明显——比如白天总觉得累,拿点重物就喘,吃饭没胃口,吃多了还腹胀,大便偏稀。适用人群:长期干体力活的人(如快递员、建筑工人),耗气多;产后妈妈(产后气虚,奶少、乏力);刚做完手术的人(术后气随血耗,没力气下床)。加减方案:把原方里的“党参”换成“人参”(或西洋参,怕上火用西洋参),补气力更强;加黄芪15~30g(补中益气,固表止汗,比如一动就出汗的人必加);如果觉得小腹坠胀、老想拉肚子(气虚下陷),再加升麻6g、柴胡6g(帮气“往上提”)。小贴士:黄芪最好选“北黄芪”,切片厚、颜色黄的,补气效果更纯。2. 血虚偏重:头晕眼花、月经少,加“养血药”不缺铁典型表现:气血虚里,“血虚”更突出——比如头晕得厉害(尤其是蹲久了站起来),失眠多梦,女性月经量少、色淡,甚至推迟。适用人群:缺铁性贫血、营养性贫血的人(光补铁没用,得养血);月经量大或长期痔疮出血的人(慢性失血致血虚);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(血虚致手脚麻木、没精神)。加减方案:原方里的“熟地黄”加量到15~20g(熟地黄是补血要药,能填精);加枸杞子12g+鸡血藤15g(枸杞子补肝肾、益精血,鸡血藤既能补血又能通经络,避免熟地黄滋腻);如果手脚麻木、皮肤偶尔痒(血虚生风),再加阿胶10g(烊化)+何首乌12g(养血熄风,阿胶要隔水蒸化了再兑药喝)。3. 气血虚+怕冷:手脚冰凉、小腹冷,加“温阳药”才暖和典型表现:气血虚+“阳虚”——除了乏力、面色差,还特别怕冷,冬天手脚冰到捂不热,吃点凉的就拉肚子,女性小腹冷痛(尤其经期)。适用人群:冬天户外作业的人(如冷链工人、交警),寒邪伤阳;中老年朋友(年纪大了阳气渐衰,气血虚+怕冷);产后怕冷的妈妈(产后失血多,阳气随血耗)。加减方案:加肉桂6g+干姜6g(肉桂温肾助阳,干姜温中散寒,让气血“暖起来”);如果怕冷特别严重(比如穿再多还是冷),加附子6~10g(先煎)(附子温阳力强,必须先煎30分钟减毒,别直接用);原方的“熟地黄”减量或换成“生地黄”(熟地黄滋腻,怕碍阳气)。4. 气血虚+上火:口干、手足热,换“滋阴药”不上火典型表现:气血虚+“阴虚内热”——乏力、面色差的同时,总觉得口干咽燥,手心脚心发热(尤其晚上),偶尔盗汗(睡着出汗,醒了就停),舌头偏红、没什么舌苔。适用人群:更年期女性(更年期阴虚,叠加气血虚,潮热盗汗+乏力);长期熬夜的人(熬夜耗阴血,致气血虚+上火);糖尿病、肺结核恢复期患者(慢性病耗阴,气血虚+口干)。加减方案:把原方的“熟地黄”换成“生地黄12g”(生地黄滋阴清热,比熟地黄少了滋腻上火的问题);加麦冬12g+玉竹10g(麦冬润肺生津,玉竹滋阴润燥,缓解口干);如果上火明显(比如喉咙痛、心烦),再加知母10g+黄柏6g(清虚火,别多放,避免伤气)。5. 气血虚+刺痛:痛经有血块、身体局部痛,加“活血药”通瘀典型表现:气血虚+“血瘀”——乏力、面色差之外,还会有“刺痛”:比如经期小腹痛,经血里有 dark 血块;或者胸口、腰腹偶尔刺痛,舌头淡紫,有小瘀点。适用人群:痛经的女性(尤其经量少、有血块,经期更乏力的);跌打损伤后恢复期(比如骨折、磕碰后,血虚+局部瘀痛);轻度冠心病患者(气虚血瘀型,胸闷+乏力+面色白)。加减方案:加桃仁10g+红花6g(这组是“活血经典对药”,轻轻通瘀,不耗气血);刺痛明显的话,再加延胡索10g(行气活血止痛,比如痛经时加,缓解更快);原方的“当归”加量到12g(当归既能补血,又能活血,避免活血伤血)。6. 气血虚+食少便溏:吃不下、拉不稠,减“滋腻药”护脾胃典型表现:气血虚+“脾胃虚弱”——没力气、面色差,还吃的少,吃点东西就腹胀,大便稀溏(一天2~3次,不成形),偶尔恶心想呕,舌苔白腻。适用人群:老年人(脾胃功能弱,补气血怕“不消化”);产后腹泻的妈妈(产后脾虚,吃补药更拉);节食减肥的人(过度控食致气血虚+脾虚,吃多了就胀)。加减方案:先减原方“熟地黄”的量(减到8~10g),甚至暂时去掉(熟地黄太滋腻,会加重脾虚);加山药15g+莲子肉12g(山药健脾止泻,莲子肉固肠益肾,帮脾胃“扛住”补药);最后加砂仁6g(后下)(砂仁煮的时候最后10分钟放,能理气醒脾,避免补药“滞气”)。7. 气血虚+失眠:心慌、多梦、记不住,加“安神药”养心神典型表现:气血虚+“心神失养”——乏力、面色差,还总心慌(比如安静时突然心跳快),晚上睡不着、多梦,早上起来记不住事,精神蔫。适用人群:职场人(压力大,气血耗伤+心神不宁,失眠+乏力);产后焦虑的妈妈(产后气血虚+情绪波动,失眠+心慌);缺铁性贫血患者(血虚不能养心,失眠+心悸)。加减方案:加酸枣仁15g+远志10g(酸枣仁是“失眠要药”,养心安神;远志帮心神“定下来”,还能通心肾);再加龙眼肉12g(这是归脾汤里的核心药,补心脾、养血安神,尤其适合心慌+失眠的人);如果偶尔心烦,加淡竹叶6g(轻轻清心火,不影响补气血)。8. 气血虚+爱出汗:白天自汗、晚上盗汗,加“止汗药”护气血典型表现:气血虚+“汗出异常”——分两种情况:自汗:白天没动也出汗,一活动更厉害(气虚卫表不固);盗汗:晚上睡着出汗,醒了汗就停(气虚兼阴虚)。适用人群:自汗:体力劳动者、术后患者(气虚卫弱,汗出耗气);盗汗:更年期女性、肺结核恢复期患者(阴虚内热+气血虚)。加减方案:自汗为主:加黄芪15g+浮小麦15g(黄芪固表,浮小麦敛汗,一起用能止自汗还不耗气);盗汗为主:加牡蛎20g(先煎)+五味子10g(牡蛎重镇敛阴,五味子收敛固涩,专门止盗汗);不管哪种汗,汗多了都加白术15g(健脾益气,帮身体“守住”气血)。9. 产后气血虚+恶露不尽:奶少、恶露多,加“祛瘀药”生新血典型表现:产后专属问题——生完孩子后,头晕乏力、面色苍白(气血虚),同时恶露淋漓不尽(超过10天还没干净),色淡暗、量少,小腹隐隐痛,奶也少(清稀量少)。适用人群:顺产/剖宫产术后,出血量多(>300ml)的妈妈;产后恶露超过10天没净,同时奶少、乏力的妈妈。加减方案:加益母草15g(产后调理“第一药”,既能活血祛瘀,又能促进恶露排出,还不伤气血);原方“当归”加量到12g(加强补血活血,帮身体“生新血、排旧瘀”);奶少的话,再加炙黄芪20g(气能生血,也能“载乳”,黄芪能帮乳汁变多、变浓);如果恶露有血块、腹痛明显,加蒲黄10g(包煎)(活血止血,避免恶露多伤血)。10. 久病气血虚+气短喘:一动就喘、声音小,加“纳气药”补肺肾典型表现:长期生病后(如慢性咳喘、肺结核),气血虚(乏力、面色苍白、消瘦),还总气短喘促——比如走几步路就喘,说话声音特别小,腰也酸(“久病及肾,肾不纳气”)。适用人群: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稳定期患者;肺结核恢复期患者;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(老慢支,长期耗气血)。加减方案:加五味子10g(敛肺益气,帮肺“守住”气,减少气喘);严重的加蛤蚧1对(研末冲服)(蛤蚧是“虚喘要药”,补肺肾、纳气平喘,每次取3g,用汤药送服);再加山药15g(补肺脾肾三脏,兼顾“气血生化之源”和“肾纳气之本”);如果还咳嗽少痰,加川贝母6g(润肺止咳,不燥不寒)。
3
最后3个重要提醒:别让“补气血”变成“伤身体”辨证是核心,别盲目套用:比如你是“气血虚+上火”,却用了“加肉桂、干姜”的阳虚方案,只会越补越火;如果不确定自己的证型,最好找专业中医师看舌脉,别自己配药。注意“特殊人群”:孕妇、哺乳期妈妈、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的朋友,用任何中药前都要咨询医生;附子、蛤蚧等药,必须控制剂量(如附子先煎30分钟),避免中毒。补气血不是“一蹴而就”:气血两虚是长期耗伤的结果,调理至少要2~4周,别喝3天没效果就停;期间少吃生冷、油腻的食物,避免伤脾胃(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好,补得才快)。气血是人体的“燃料”,气血足了,人才有精神、有气色、少生病。八珍汤的厉害之处,不在于“补得猛”,而在于“补得准”——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加减,才能补到点子上。愿大家都能气血充盈,面色红润,精力满满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配资公司大全,炒股配资怎么配,正规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